close

當領導者和管理者,沒有個人魅力就難以推動組織前進嗎?

 

《不懂帶團隊,那就大家一起死!》這本書會扭轉你的迷思,教你如何運用簡單的行為科學,把豬隊友變神助攻!

 

不懂帶團隊那就大家一起死.jpg

 

作者石田淳比起個人魅力或手腕,他更重視累積「信任」,獲得下屬的信任,讓大家從不得不做的 “Have to”,轉變成主動想做的 “Want to”,不需要改變人的個性或想法,只要提升他的「行為主動力」就行了。

 

彼得・杜拉克曾說:「所謂信任,並非只喜愛領導者或對其一言一行總是感到認同。信任,是指確信領導者所言皆為真實。這是一種對真誠這種老掉牙態度的確信。」

 

新進員工期待的理想上司.jpg

 

這麼好康?怎麼做到呢?

 

確實觀察下屬的行為,對其優缺點瞭若指掌

確實地給予認同讚美,並對其成長有所期望

 

任何人都一樣,當自己的行為受到認可時(特別是上司的信任),就會主動再作出相同的行為,如此一般,原本處不來的人,也會變成重要的團隊夥伴,值得激發潛能的不可多得的人才!

 

就這麼簡單!

 

可惜,根據日本的調查,即使主管有意稱讚下屬,員工通常感受不到。而主管覺得抱著教導的心態訓斥下屬,半數以上的員工卻覺得被上司責罵而感到灰心。

 

主管與下屬之間的認知差異.jpg

 

想像和現實之間有很大的差別,了解問題所在就知道可以如何改善!

 

你能協助下屬完成工作,透過工作激發他的潛力嗎?

 

如果你平時就建立起下屬的信任,即使指出他的錯誤指責,他也會坦然接受,了解這是為了讓他成長。

 

領導者只是一個身份,不等於權力擁有者。

 

花一星期觀察並記錄下屬的優點,打招呼的時候喊出對方的名字,畫正字統計自己與每個人打招呼的次數,行為科學重「量」不重質,自我管理建立自律也是如此,次數的記錄有助於形成習慣和追蹤成效

 

聽取報告的時候,不要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,最好移駕到會議室,找椅子讓彼此坐下來好好談。

 

平日閒聊,可瞭解一下工作動機,「他為了什麼工作?」「他想藉由工作獲得什麼?」,即使聽到和自己不同的價值觀也不用驚訝,無論動機是什麼,只要該做的工作有做好就可以了,這也有助於「因材施教」。

 

指示要明確,Who do what by when, if there's why and how, better! 

 

如何營造讓人熱忱工作的環境?可參考總體報酬的六大方針:

 

1. Acknowledge(認同) 認同存在,給予感謝

2. Balance(平衡) 顧及下屬工作與生活的平衡

3. Culture(文化) 打造具向心力,可盡情發揮的工作環境

4. Development(成長) 提供成長機會

5. Environment(環境) 提供完善的工作環境

6. Frame(架構) 給予具體的指示和指導

 

傳統報酬與總體報酬的差異.jpg

十大認知扭曲自我檢測表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Henry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